正当防卫如何构成
正当防卫的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1.需要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,这是正当防卫的首要条件;
2.不法侵害需要是正在进行的,即具备紧迫性;
3.正当防卫不可以超越肯定限度,需要是在必要范围内进行的防卫行为;
4.正当防卫需要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,不可以出于其他非法目的;
5.正当防卫所针对的,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,不可以对无辜第三者推行防卫行为。
找法网提醒,《中国刑法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,这一法律条文为正当防卫的构成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。
2、怎么样证明正当防卫行为
要证明某一行为是正当防卫,需要采集并提供一系列的证据。
1.这类证据应当可以证明防卫行为是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别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。
2.具体的证据种类包含:物证、书证、证人证言、被害人陈述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、鉴别建议、勘验、检查、辨认、侦查实验等笔录,与视听资料、电子数据等。
3.在采集证据时,应确保证据的客观性、真实性和关联性,以便可以有力地证明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性。
4.同时,还应该注意证据的保全和提交程序,以确保证据在法庭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认定和用。
什么是正当防卫过当
1.正当防卫过当是指行为人在推行正当防卫时,超越了正当防卫所需要的必要限度,并因此导致了不应有些风险行为。
2.依据《中国刑法》第二十条的规定,正当防卫明显超越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3.应该注意的是,对于正在进行行凶、杀人、打劫、强奸、绑架与其他紧急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不是防卫过当,不负刑事责任。
4.这是由于在这类状况下,防卫行为具备高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为了保护人身安全而采取的防卫行为即便导致了紧急后果,也不应被视为过当。
在面对不法侵害时,大家应当维持冷静和理智,正确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。